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(China)最新App Store

学校主页   |   联系我们   |   English

校友风采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校友工作» 校友风采» 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——王栋教授

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——王栋教授

作者:王力        发布日期:2011-12-24 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 

  

   王栋教授

   一、王栋先生简历

  王栋,(1906—1957),字秉钧,1906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(现属上海市)。毕生从事畜牧科学、草原科学教学和研究。是我国著名畜牧学家,草原学家,动物营养学家,农业教育家。我国早期动物营养和家畜饲养学开拓者,中国草原学科奠基人。为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现代农业思想作出了贡献。

  1906年10月24日 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; 1923-1927年 南通农科大学学习;1927-1929年 南通农科大学助教;1929-1936年 上海国定税则委员会工作;1937-1941年 考取庚款公费留学英国,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。出国前专程考察了山东、河北、察哈尔、山西等地农牧业;1941年底-1942年春,二战正酣,横贯大西洋,太平洋,冒险乘船40多天回国; 1942年任贵州农工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;1942-1946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兼畜牧系主任;1946-1949年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系主任,兼任中央畜牧实验所研究员、营养系主任(短期兼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专员);1949-1957年任中央南京大学、南京农学院(南京农业大学前身)教授,兼畜牧兽医系主任。

  1957年5月5日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。

  过去的100年可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两段

  前50年,国家和民族处于深重灾难之中。王栋先生降生于辛亥革命的纷乱年代,接着是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战乱,在国内是无止无休的军阀混战和各帝国主义从未间断过的侵略,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侵略。王栋先生度过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。最后经过艰苦的全国解放战争,迎来了新中国。

  后50年,绝大部分发展情况王栋先生没有看到。王栋先生51岁去世,英年早逝。但他充分利用了生命的最后10年,尤其解放后的五、六年,有了比较安静的环境,有了简陋但是专用的实验室,有了走到农村牧区去,把科学奉献给祖国的机会。这是王栋先生的黄金时段,肩负着沉重的负担,取得了教学、研究的丰收。几乎每年一本专著,总计达190万字。

  二、王栋先生的人生历程给我们的启示

  王栋先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的:

  1.工作环境:社会(解放前-解放后)动荡,在学校、家庭、办公室、实验室范围内活动。

  2.工作任务:作为系主任,承担畜牧兽医系的系务;承担本科生,研究生教学;培养青年教师,进修生;实验室、试验地建设;参加大量政治运动和学习。

  3.家务:侍奉高龄多病的母亲。

  4.科学研究——紧密结合教学、生产:进行牧草栽培,牧草加工方面的研究。在西北农学院制作了我国黄土高原的第一窖青贮饲料,在南京又作了玉米、野草、苜蓿、浮萍等青贮试验,分析化学成分,进行饲养试验。经费很少,体力劳动繁重,总是亲自到场操作; 调查苏北盐城地区饲料资源,在此基础上进行了“盐蒿籽饼喂猪”、“糠粉的饲用价值”等研究;1951年,在甘肃皇城滩大马营草原进行了调查研究; 1952年,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进行草原调查研究。

  5.著述条件: 用毛边纸,没有稿纸; 用毛笔,不能用钢笔等硬笔; 用手写,没有打字机,微机; 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,没有微机统计软件; 装订,自己用锥子线绳装订成册。 王栋先生曾对我感慨地说:“写书,很不容易。常说‘笔耕’,真是一笔一笔、一点一画地‘耕’”。就是这样,一年编写出版一本专著。

  三、王栋先生的言传身教

  1.先进的学术思想体系

  20世纪40年代,他首先把植物—动物生产这一现代草原学的核心和精髓介绍到中国来,并亲自探讨了植物—动物生产的几乎全过程。其中包括牧草、草原、动物营养、农畜饲养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等各个领域,并写出了一系列科学专著。

  注意了草原与环境的关系。“草原的形成受风土的影响,风土的情况足以改变草原,同时草原的盛衰亦足以影响风土”,“草原的利用管理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,亦与社会情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。草原的利用管理视牧场的经营目标定其内容,而牧场的经营目标又视社会情形定其重点”。把土、草、畜、环境(风土)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,这已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思想的萌芽。

  2.关注动物营养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

  所著的《动物营养学》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,作为大学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。进一步将营养学原理应用于家畜饲养科学。当时世界流行的莫尔逊饲养标准,以总消化养分(TDN)为指标,王栋认为其中有些养分以甲烷等气体及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,总消化养分系统不尽合理,因而制订了以代谢能(ME)为指标的王氏饲养标准。

  3.关注理论应用于生产技术

  为了使营养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,创造了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分解百分比的“王氏查对图”,可以根据呼吸熵很方便地查出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量。发明了配合农畜日粮用的“配料标尺”和“配料盘”。这是以后许多同类方法的滥觞。

  4.对草原科学有关问题高度敏感

  认真探讨威廉士的草田轮作系统。他收集了当时所能看到的文献,认真思考,写出了《草田轮作的理论与实施》专著。对大农业的概念从一个侧面作了阐述,表达了他对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两者之间加强联系的执著追求。当时米丘林和摩尔根的争论正在进行,他也曾经企图在牧草育种领域有所探讨,但论据不足而中止。

  5.挑战传统农业思想

  针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单一谷物农业系统,王栋先生提出种植业必须与畜牧业结合,这在当时可谓独具慧眼。他把挑战写在专著的扉页上:“无草,无牛;无牛,无粪;无粪,无农作”,“肉皆是草”。面对中国单一谷物生产的旧农业系统,把“粮食不过关不能发展畜牧业”当作真理的年代,对超稳定传统农业的挑战需要勇气。

  王栋先生面对的是超稳定传统农业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:一是农耕,一是战争。“耕”、“战” 并列。马克思:“古代人一直认为农业---是训练士兵的学校”。中国模式尤其突出:“粟多则国富,国富者兵强,兵强者战胜,战胜者地广” , “国之所以兴也,农战也。”《管子》。“土地-农民-战争”历史上源远流长,也曾经取得重大成就。秦代商殃:“垦草”兴农,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,将林缘草地开垦种植谷物,寓兵于农,国势大强,秦始皇由此统一六国。汉代:“辟土殖谷曰农”,重农业轻工商,与“罢绌百家独尊儒术” 政策结合,发布“告缗(min) 令”,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大帝国。由单一谷物农业发生的粮-猪农业系统更加巩固。

  建国以后“以粮为纲”:以粮为纲的单一谷物生产,将大部分食物资源、土地资源排斥在外,导致资源浪费与资源匮乏并存,这个病态农业系统又作用于病态食物系统,反过来,病态食物系统加剧病态农业系统。两者互相激荡,愈演愈烈,导致全国上下为三农问题所困扰。

  王栋先生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“肉皆是草”的声音真是“空屋足音”,多么难能可贵!

  四、王栋先生给我们的启示

  一是境界高。他是以天下为己任的。1950年我从南京去西北工作时,王栋先生送我一幅对联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;与牛羊同居,与鹿豕同游”。这是对我的教诲,实际也是王栋先生自己的抱负。在逆境中磨砺自我,在顺境中,抓紧时机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,奋力拼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。他背负了历史使命,把自己同祖国和草原科学融为一体。

  二是将崇高境界落到实处,塑造了科学家修养的典范。富于亲和力和标志型的长者风范;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(自我组织和集体组织),是优秀的学术领路人;对新事务高度敏感,善于自我更新,具有开拓而又实干的治学精神。具有敦厚、博大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丰厚积累,这是最根本,也是最难达到的。对照当前浅薄浮躁之风,有重要示范意义。

  王栋先生诞辰80周年时《中国草原与牧草》(《草业科学》前身)编辑部发了社论,王栋先生的助手、学生们写了纪念文章,记述了王栋先生在教学、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的突出成就。钱学森先生看了这组文稿,来信说“我看王栋先生才是真正的草业科学奠基人”。草业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回溯草原科学的奠基人、草业科学的先行者王栋并尊为草业科学奠基人,这是难得的历史机缘。意味着从草原科学到草业科学的圆满过渡。

  可以告慰于王栋先生的是,王栋先生身后50年来,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处,但草业已经展现了美好壮阔的前景。

  王栋先生奠基的草原科学已经发展为草业科学。

  王栋先生生前企望大学中的草原科学专业、专业刊物和专业研究单位,不但已经建立,而且不断发展、壮大。

  更重要的是今年在杜青林部长和洪绂曾名誉理事长领导下,《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》已经制订,草业必将纳入国家产业主流而成为朝阳产业。

  在2004年的草原学会年会上,我本人以“杞人忧天,草人忧地” 为题曾作一简短发言: 一忧——粮食安全又要走老路;二忧——草业科学不做试验往上浮;三忧——理论误导不往正路走;四忧——科技人员不读人文书。这四个忧虑中有三条与学风有关。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学习王栋先生的敦厚、博大,改进我们的学风,不辜负大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。

  让我们沿着王栋先生的足迹前进!

编辑:0     终审:0
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(China)最新App Store
Baidu
sogou